
入夜时分,安吉街头人声鼎沸。夜市摊位前人头攒动,餐饮店外顾客三三两两,悠然品茗。随着消费场景不断延展,“外摆经济”正成为这座县域城市释放活力的新窗口。
作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发源地,安吉县正加快推动外摆经济规范化、特色化发展。2025年以来,当地以“试点先行、分步实施”为路径,构建“积极引导+规范管理”双轮驱动体系,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外摆经济模式。

放权增动能释放市场活力
为激发商户经营潜能,安吉出台《安吉县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进一步规范外摆经营的实施方案》,支持打造“集中夜市”“特色外摆”等新业态;在《支持安吉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》中,对新增夜经济业态主体给予专项奖励,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并举。
“外摆不是简单地把桌椅搬到室外。”安吉县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,外摆业态需与城市环境相协调。执法部门联合城投集团实地调研,选取经典1958街区6家商户试点设座外摆,并明确店招尺寸、外摆范围、环境卫生等规范要求。
街区的“一口餐厅”是首批受益商户之一。负责人程敏说,外摆经营后新增6桌,每晚翻台1至2次多接待10桌左右客人,“几个员工的工资成本都挣回来了”。经统计,开放外摆后,商户客流量平均增长约40%。

立规矩守秩序提升管理效能
为让外摆经营有章可循,安吉推出全市首部《室外经营活动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从运营秩序、环境整洁、消费安全三方面建立标准。同时,探索“夜市监管一件事”模式,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、卫健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伍,提升监管协同效率。
傍晚时分,永宁尔纺织公司的员工陆续走出车间,如今只需要穿过马路,就能在企业对面空地的整齐摊位上选购商品,道路井然有序。而不久前,这里还是摊贩拥堵、车辆难行的混乱场景。
“交接班后需要吃点夜宵,我们对摊贩有依赖”,员工道出心声。据悉天子湖镇永宁尔企业员工众多,流动摊贩聚集自发形成“马路市场”,高峰期占据主干道甚至阻塞企业大门,既影响企业运营又存安全隐患,企业保安多次劝阻无果。接到企业求助后,综合执法部门意识到单纯驱赶无法根治问题,天子湖中队连夜到现场勘察,并联合多部门选定企业对面空地划定临时摆放区,明确了经营时间和卫生要求。“现在有了固定地点,生意也更好了。”一位在临时摆放区经营小吃的摊主表示。
优化服务传递城市温度
在开放外摆的同时,安吉县综合执法局将“服务思维”贯穿始终,让市井烟火气与便捷舒适度并行。如加大外摆区域周边道路与公厕保洁力度,优化夜间亮化景观;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,新增及优化600个道路停车泊位;完善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动车泊位布局,切实解决消费者“出行+停留”问题。
今年中秋前期,安吉知味观食品公司迎来生产高峰,近千名员工集中用餐的需求吸引摊贩们聚集厂前,供需关系自然形成。知味观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陈经理表示,“一到饭点,厂门口就被摊位挤得水泄不通,货车进出很不方便,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。”
为兼顾民生与规范,综合行政执法局递铺中队创新推出“潮汐摊区+自管模式”:在厂区附近停车场划定临时疏导区,按员工上下班节奏“错峰开市、定时休市”,摊区免收摊位费,执法队员协助组建“自管摊主群”化身“指导员”,每日巡查点赞合规摊主,对违规者提醒或劝离。摊主王大姐在微信群里感慨道:“不用交摊位费,遵守规则就能安心经营,我们肯定珍惜,每天收摊前把地面收拾干净,垃圾装袋带走,大家都互相看着呢!”
随着城区外摆经营日趋规范,安吉将这一模式逐步向乡村延伸。天荒坪镇余村村的“青来集”夜市区新增火锅店、咖啡馆等35个业态,500余名青年常态化入驻,在乡村形成新的消费市场;今年夏天章村镇网红徒步线路“章里古道”爆火、将军关漂流人流量骤增,新增了章里集市和南溪河市集,结合畲族文化、竹文化,形成全域消费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……
过去是“赶跑摊贩”,现在是“帮着摆摊”,安吉县综合执法局以服务为纽带、以创新为支撑,走出了执法与经济双赢的新路子,既没松了城市秩序的“监管弦”,又点燃了外摆经济的“烟火劲”。未来,该局还将持续打磨服务、精准施策,探索更多“公益+自治”的城市管理样本,让民生温度融入城市发展,让外摆经济成为安吉宜居宜业的生动写照。